发布日期:2025-02-18 21:11 点击次数:195
(原标题:央行发布!最新解读来了)配资网站系统
【导读】央行《报告》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消费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近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调“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同时,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向投资与消费并重、更加注重消费的方向转变,加大对消费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越来越丰富,未来可能创设或优化工具支持科技和消费,并加大对养老金融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此外,我国货币信贷存量大,金融总量平稳,将继续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 向投资与消费并重、更加注重消费转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任务的首位,央行近日发布的《报告》,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动态优化,向投资与消费并重、更加注重消费转变。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表示,总量型政策方面,央行可能会综合权衡多项政策目标,择机降准降息;结构性政策方面,央行继续强调做好“五篇大文章”,并促进科技创新及提振消费。 中国银河宏观也表示,《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央行下一步可能创设新的工具或者对现存工具进行优化,用于支持科技和消费。 《报告》专门强调,要持续提升消费金融政策质效,加大消费重点领域需求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支持力度,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机制,提升对汽车、家电、家居、文旅体育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养老产业作为促消费的重点领域,《报告》还对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题解读,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 多位专家也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提高、财政政策扩大消费补贴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各方面政策协同发力,将更好释放消费潜能。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报告》多次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报告》显示,2024年人民银行在转向价格调控方面又实施了很多重要举措。明确了央行的政策利率,增强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性;增加临时正、逆回购操作,更好“框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大力整改违规手工补息,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约束,有效提升利率传导效率。 中国银河宏观表示,央行基于“中国经济2025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全球风险上升”的判断,重申货币政策取向“适度宽松”的同时,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释放货币政策力度和节奏可能择机调整的信号。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总基调方面,《报告》重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择机调整”。利率方面,《报告》提出“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行”,相较于2024年三季度的“稳中有降”更趋积极。汇率方面,《报告》传递出稳汇率信号,表示“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 多位专家还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宏观调控思路也在加快调整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此创造条件,以更大力度支持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同时,经过多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多次降准降息后,利率水平也处于历史低位,将持续激发消费、投资需求。 而从存量看,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余额分别超过310万亿元、250万亿元,货币信贷存量已然很大,金融总量较为平稳,将继续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工具箱将越来越丰富 养老金融供给或将加大 《报告》共设置了5个专栏,其中4个专栏与货币政策工具有关,既有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传统工具的历史沿革与创新,也有新创设资本市场两项工具的实施情况。 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央行先后实施了四轮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综合运用传统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市场上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关注度非常高,货政报告多篇专栏聚焦货币政策工具,体现了央行主动加强政策沟通和预期管理。 长期以来,央行通过灵活搭配使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三大传统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业内专家表示,央行的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非一成不变,一直都在结合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动态演进。 市场专家还指出,此次系列专栏的设置,既是对央行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科普,从背景看也反映了央行的调控思路与做法。 一是表明货币政策工具箱一直在不断发展演变,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要动态观察。总体来说,整个工具体系会朝着更适应宏观调控需要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完善。 二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越来越丰富,除了降准降息外,其他工具同样有效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意图和成效。 三是不同工具间新的探索与协调也有体系化考虑,服务于整个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健全完善。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加上利率调控机制的完善,推动了货币政策框架不断转型。当前,央行政策利率已经明确,不同品种利率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利率走廊不断健全,利率政策执行也在规范,利率政策传导将更为顺畅有效。 华泰证券认为,在未来政策重心上,央行或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并继续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做好“五篇大文章”。 财通证券表示,后续养老金融供给或将加大。《报告》在专栏中对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进行了详细解读。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海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金资产总规模较小,且呈现第一支柱独大、第二支柱作用初步体现和第三支柱刚刚起步的态势,“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参考海外经验,未来个人养老金或将在税优力度提高、投资品类放宽、缴费上限限制突破等方面进行优化。编辑:江右 校对:乔伊 制作: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配资网站系统
上一篇:股票正规配资 2025年2月9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胡萝卜价格行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