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28 21:18 点击次数:164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个人股票配资,我们都以“龙的传人”自称。诸多神话故事里,龙被描绘成能呼风唤雨的神兽,身形巨大,蛇身、鹰爪、鱼鳞、鹿角等特征集于一身,充满玄幻色彩,令人着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白族,探寻其独特的龙文化。
白族文化丰富且高度发展,龙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始终贯穿白族文化发展全程。它既是白族文化的参与者,见证其形成与完善,又展现出白族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兼容性,以及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图源网络
从组成来看,白族龙文化包含多种类型。原生型龙文化源自白族先民原始宗教意识,是白族龙文化的根源;次生型龙文化扎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受外来文化影响;复合型龙文化则是从异质文化体系中融入白族文化,并被改造。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龙文化、印度以及藏传、大乘显密二宗的龙文化等外来文化,对白族龙文化的完善起到了关键作用。
追溯白族龙文化的起源,远古时期氐羌族群就有拜龙习俗,后受诸夏族群龙文化影响,拜龙意识和崇龙思想逐渐形成。白族的纹身习俗就是这种思想的历史见证。近代,大理白族的段、王、张、杨、李、赵、何等姓氏仍有纹身传统。剑川、兰坪、云龙的白族,不论男女都喜欢穿保留完好羊尾巴的羊皮衣。
展开剩余45%白族纹身历史悠久,史籍多有记载。《南诏野史》中《南诏历代条》提到:“哀牢山下,有妇名奴波息,生十女,九隆弟兄娶之,立为十姓,董、洪、段、施、何、王、张、杨、李、赵,皆刻画其身,象龙文,于衣后着尾。”这十姓是洱海区域白蛮大姓。杨正权先生分析,《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的“种人”不仅指哀牢夷,还包括僰人,僰人是白族先民的来源之一。
白族自称九隆之后,纹身是为避龙虫之害或求龙蛇庇护,这在云南广泛流传的《九隆神话》中能找到答案。《九隆神话》是感生型民族起源神话与民族始祖神话的融合,带有王权色彩,积淀着人类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过程。
我国《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南中志》都详细记载了九隆神话故事。《华阳国志·南中志》还记载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南中为夷制图谱,图谱强调龙与夷之始祖的关系,既肯定了《九隆神话》的历史积淀和族源起源,又体现汉文化中龙作为灵物崇拜阶段的神龙意识向少数民族龙文化渗透。
分析《九隆神话》内容可知,其最初是原始的感生神话。水在感生型民族起源故事与龙神话融合中起到连接作用。从《九隆神话》开始演变出的各种龙文化,其最原始、最深层的历史积淀是崇水意识。崇水意识的积淀个人股票配资,让白族龙文化得以生存、发展。
发布于:四川省